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7期
编号:12666994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96例脑梗死患者, 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及非颈动脉斑块组, 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长期大量饮酒者均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应进行积极干预, 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意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通过筛查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发现、早治疗, 对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作用[1]。本文对鞍山市中心医院近年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本院的脑梗死患者148名为颈动脉斑块组, 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在入院一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内中膜(IMT)厚度≥1.2 mm。③排除严重心脏, 肝脏, 肾脏疾病患者。其中男86例, 女62例, 平均年龄(68.2±10.1)岁。选取同期入院诊断明确且IMT <1.2 mm的脑梗死患者148例为非颈动脉斑块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71 字符